“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了什么人生哲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了什么人生哲理?

​公元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公元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故,这首《钱塘湖春行》一般被认为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全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西湖的喜悦和对西湖盛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以上这段文字,是大部分书籍对该诗主题思想的解释,但窃以为如此理解显然只停留在字面上,未免肤浅了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白居易是有名的廉吏,很善于自省,其不会因为到鱼米之乡、风水宝地杭州任刺史两年就得意忘形地游山玩水了(事实也证明,在杭州任职期间白居易励精图治,为政清廉,谨言慎行,因而深受杭州百姓的爱戴)。诗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缤纷的花朵渐渐地会迷住人的眼睛,因而马蹄才能踏入浅浅的草地之中)”,就是诗人在提醒自己,万不可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迷失了自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了什么人生哲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之自我提醒,同样应当成为今天领导干部的自我提醒。当今社会诱惑很多,可谓“繁花”似锦,“香气”扑鼻。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环境中,防止自己的“马蹄”没入到“浅草”之中,甚或导致走向歧路、跌进深渊,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党性原则和高度的自制能力。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如此才能做到心明眼亮不让“乱花”“迷眼”,才能让“马蹄”始终行进在正确的从政之路上。

注:钱塘湖,乃西湖的古称。

链接:https://www.yyinn.net/203604.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1)
古典诗词鉴赏古典诗词鉴赏订阅会员
上一篇 2023-05-21 下午8:00
下一篇 2023-05-22 下午8:00

相关推荐

  • 《鸟鸣涧》的拼音版古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

  • 贾岛简介及代表作品(贾岛最经典的8首诗)

    贾岛(779—843年),字阆(làng)仙,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人称“诗囚”又称“诗奴”。贾岛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之风格。 贾岛二十岁左右,甚至更早年纪就出家当了和尚。贾岛早年出家普遍认为是出于生计,因…

  • 关于梅兰竹菊的诗句(描写梅兰竹菊的诗句有哪些)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 :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

  • 惠崇《春江晓景》古诗原文(惠崇春江晓景诗意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苏轼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有人说《春江晚景》(二首)是苏东坡元丰八年(1085)在靖江(或说江阴)时所写。其实,苏东坡有没有来过靖江(江阴),并没有资料确切记载。出于诗歌内容和美好愿景,我们当然更希望苏东…

  • 描写雪的古诗20首(中华诗词经典诵读)

    雪是大自然赐予冬季最美的精灵,雪是飞舞在天际中的人间使者,雪是心中寒冷冬季的唯一点缀。 许多关于雪的故事与想象,镶嵌在我们的记忆中,闪烁着深深浅浅的无法抹去的色彩。从《诗经》中的“雨雪霏霏”,到《唐诗》里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晶莹剔透的雪花在诗词文章中纷飞了百年千年。 1、《对雪》 高骈 〔唐代〕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微信公众号:烟雨客栈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