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中秋夜》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中秋夜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李峤《中秋夜》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译文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注释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哪里知道。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链接:https://www.yyinn.net/205808.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古典诗词鉴赏的头像古典诗词鉴赏订阅会员
上一篇 2024-01-15 下午6:54
下一篇 2024-01-15 下午8:01

相关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整版「朗诵稿原文」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

  • 《庖丁解牛》原文、注释及翻译(精读版)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

  • 重阳节诗句古诗大全(关于重阳的诗词)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一年重阳时。重阳,是我国传统的佳节,千百年来,重阳节的文化韵味,不仅体现在传统民俗中,也蕴含在文人墨客的诗句里。 孟浩然的“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描绘了恬淡幽静的山野风光。李白的“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抒发了登临高处的畅快心情。“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江边枫落菊花黄,…

  • 《拟行路难·其六》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dié xiè)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参考译文 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丧气,像鸟一样耷拉着翅膀,不敢飞翔! 算…

  • 赞美三月的诗词名句(三月的寓意美好的诗句)

    阳春三月,神州处处如诗如画。现摘取古代诗人对这美好时节赞美的诗句,请朋友们细细欣赏、品味。 青阳二三月,柳青桃复红。——晋·谢尚《大道曲》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南北朝·胡太后《杨白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簷(yán)。——唐·…

    2023-05-1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