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可能认识的人或是一种冒犯” 你怎么看?

近日,“不要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各大社交APP的熟人推荐机制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少网友吐槽感到被冒犯,“是的,你推送的人我认识,但你猜猜我们为什么不是好友?”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测评发现,当前基于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向用户推送“你可能认识的人”已经成为不少社交APP的标配,个别平台还会通过算法向用户推送关注信息、关联好友感兴趣的内容。然而,部分APP的关闭推荐功能却形同虚设。

有专家建议,在呼吁APP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熟人推荐功能背后的用户信息收集问题,确保网络经营者做到合法、正当、必要以及诚信。

APP热衷推荐“你可能认识的人”

网友吐槽“被裸奔”上网

南都记者体验发现,通过算法匹配向用户推送熟人的玩法已经在不少社交平台蔓延开来。例如,小红书除了在APP的消息栏、粉丝列表等板块中展示“你可能认识的人”账号外,还会时不时通过弹窗消息通知的方式进行强提示。还有部分平台会向用户推送“可能想认识的人”“可能是你朋友”账号。

尽管平台进行熟人推荐目的是增加用户黏性、扩大用户的社交圈子,这种玩法却给不少用户带来了困扰。根据吐槽用户的描述,家人,现同事、同学,或者前同事、老同学,甚至已经拉黑许久的前任,或者刚刚认识才加上联系方式的新朋友都会出现在“你可能认识的人”的推荐列表中。“不知道被推过来的是谁,但顺着这个账号找到了我妈妈、小姨、弟弟的小红书账号”,有受访者告诉记者,感觉在该机制下已经没有隐私可言了,担忧自己的账号也被推荐给了熟人,遭平台强制“裸奔”上网。

而这位受访者的担忧不无道理。近日,就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称自己的某社交账号被平台通过“你可能认识的人”推送给了前同事,对方后来还经常关注自己发在该平台的生活动态,“前段时间有个前同事突然找我聊天,说羡慕我整天游山玩水、过得很滋润,我瞬间一愣,因为自己的旅程记录只分享在某APP上,但从未将账号告诉过其他人。追问才知道,他是通过APP推送的‘你可能认识的人’认出了我”。

只想在网上安静冲浪,却被APP自作主张推荐给现实生活中的熟人,这让不少网友大呼崩溃,“不想被认识的人刷到,成年人就不能有点发疯的空间吗?”“我们只是互相添加了微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在所有APP上都当好友”“陌生社交平台有陌生的社交原则,给用户留点隐私空间吧”。

此外,除了推荐“你可能认识的人”外,个别平台还会向用户推送互关好友关注的的博主以及感兴趣的博文内容。例如,在微博首页的关注流就会频繁出现“xx与xx关注了”“xx点赞了”“关注xx的人也关注了xxx”等内容,让人不胜其烦,“我的首页已经刷不到自己关注的博主发的新博文了,全是这类推送”。

收集通讯录等个人信息

关闭推荐功能不奏效

社交APP是如何精准推送“你可能认识的人”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社交APP熟人推荐功能主要基于通讯录访问、用户互动行为、第三方账号绑定以及知识图谱补全技术,简单说就是收集用户信息进行画像,然后根据用户画像作朋友推荐。他进一步举例称,如果用户授权了访问通讯录,平台就会将读取到的信息与其他用户进行匹配,并将匹配成功的用户展示在“你可能认识的人”列表中,“你绑定了微信、QQ、微博等第三方账号的话,平台也有可以通过这些账号获取更多的用户关系信息”。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指出,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网络、通讯号码,都具有唯一识别码,都可以被网络经营者用于精准画像,“比如你和他人经常共同使用同一WiFi,就极有可能被判定互相认识。”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告诉南都记者,从实现原理来看,熟人推荐功能属于算法推荐、个性化推荐的范畴。而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相关服务。

“推荐可能认识的人或是一种冒犯” 你怎么看?

*小红书APP隐私设置页面截图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绝大多数APP都设有关闭熟人推荐服务的功能选项,但通常都是默认用户接受推荐的。例如,小红书APP的用户若希望平台停止熟人推荐服务,则需在隐私设置中将“找到我的方式”手动设为“不把我推荐给可能认识的人”,并打开“不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按钮。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用户反馈称,社交平台所提供的关闭选项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我在小红书明明设置了不推荐,但仍时不时有现实生活中的好友来问我,APP弹窗推送的账号是不是我的,甚至多次把我推给同一个朋友!”

背后的用户隐私问题受关注

有社交APP被告上法庭

随着各大APP熟人推荐功能愈发精准,其给用户所带来的社交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尽可能降低被熟人认出来的风险,不少网友选择了销号重新注册新账号,甚至卸载APP并寄希望于找到下一个可以完全不用担心被认出来的社交平台。

此外,熟人推荐背后的用户隐私问题也受到热议。夏海龙表示,算法推荐收集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如果被不当使用,或会导致用户的隐私被泄露。还有专家指出,相较于讨论是否该向用户推荐熟人,更有价值的是讨论网络经营者有没有必要收集如此多的用户信息,以及是否做到了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

南都记者检索发现,此前就曾有用户因“可能认识的人”功能,以侵害其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为由将一APP告上了法庭。

据媒体报道的细节,该用户声称自己在手机通讯录除本人外没有其他联系人的情况下注册登录某短视频APP,仍有大量好友被推荐为“可能认识的人”,认为APP非法获取、知悉、保存、利用其姓名、手机号码、社交关系、地理位置、手机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和隐私。而APP所属公司则辩称,其未收集该用户的通讯录信息,而是基于平台其他用户授权访问的通讯录中有其姓名和手机号码,向该用户推荐了“可能认识的人”,也并未掌握和使用其社交关系。

该案一审判决认定该短视频APP通过用户手机号向其推荐了“可能认识的人”,并收集其地理位置、社交信息等行为侵犯了个人信息权益,但因上述信息不具私密性,APP推荐有限的“可能认识的人”,不构成对用户生活安宁的侵扰,故不存在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

采写:罗韵

链接:https://www.yyinn.net/205880.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4-03-19 下午5:32
下一篇 2024-03-27 上午8:55

相关推荐

  • 高考后饭菜的反差让人猝不及防!从“吃啥有啥”变成“有啥吃啥”

    6月9日,在吉林,网友高考后的饭菜变化让人猝不及防,从“吃啥有啥”变成“有啥吃啥”。网友:孩子,这是高考后的人生第一课“落差”。 每年的高考,都是在民众关注的目光下进行。在这个紧张的时期里,学生们会遭受各种压力,尤其是高考前几天。为了让孩子保持精神头和好的精神状态,家长们会分担孩子们的部分压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孩子做好各种支持工作。其中,给学生准备的食物就是其…

    2023-06-12
  • 罗翔老师:学习法律的意义

    法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门学科,最早的大学只有三个专业,神学、医学和法学。当人的灵魂出了问题,需要神学;当人的身体出了状况,需要医学;而当社会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法学。 社会是人的聚合体,人与人在一起,难免会出现矛盾和纠纷,法律必须解决这些纠纷,保障社会的正常秩序,只有在秩序中,人才能拥有自由发展的机会,才能拥有真正的权利。因此,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

    2022-11-18
  • 农村个人宅基地申请书范文大全(精选15篇)

    宅基地申请书 宅基地申请书1 北张村村委会: 我叫XX,19xx年5月出生,是腰市镇北张村二组农民。由于现住房屋是1988年前后父辈修建的简陋土坯木架房,至今己近20多年,虽经过多次整修,但破损处仍然较多,同时,没有厨房,院落,且现在房屋中梁因潮湿而下沉,房屋已严重扭曲。经长期风吹雨淋中梁不断下沉变形,房屋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已经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023-05-10
  • 谈恋爱说什么话题最合适?(恋爱语言大全)

    有人说: 世上最奢侈的人,是肯花时间陪你的人,谁的时间都有价值,把时间分给了你,就等于把自己的世界分给了你。 深以为然。 在感情中,我们从最开始时的浓情蜜意,到后来的无话可说,可能这个时间跨度并不会太长,有时候是几年,有时候也只是一瞬间而已。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从熟悉到陌生,再到厌恶;又是什么让我们忘记了当初的感觉,忘记了对方的好呢。 网上说:没有人能完全做得…

    2023-08-04
  • 启蒙儿童动画片推荐(这些经典动画必须收藏)

    十一假期过半了,你和孩子过得怎么样呢?现阶段是“母慈子孝”还是“鸡飞狗跳”? 带娃带累了,不妨陪娃一起看看动画片&纪录片。 今天推荐9部动画片和纪录片,都特别适合2~6岁的孩子看,值得收藏。 早教动画篇 1.《趣趣知更鸟》 2015年上映|英国 豆瓣评分:9.2 中英15分钟/集65集 这是BBC儿童频道推出的一档面向低龄宝宝的动画片,以4只呆萌可爱…

    2023-06-2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