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原文为盗钟,原文讲的是:

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亡齐国。其中有个人趁机溜入范家,看到了一个大钟,就打算把它乘乱偷走,本来准备背着它走,可这个钟实在是太大了,他无法背上。便打算用锤子打碎这个大钟好背走。然而,才锤了一下,大钟就“况况况”的发出响声,这个人害怕别人听到这个声音,来抢夺这个钟,就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这个人害怕别人听到这个钟声,是没有什么问题,可也害怕自己听到这个钟声,这就很是荒缪了!偷钟怕别人听到反而捂住自己的耳朵,而钟的响声是只要你碰了它,不管你如何遮掩它都会发出声音的。

《吕氏春秋·自知》记载:“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吕氏春秋》随后评论说:“不愿让别人听见是可以理解的,不愿让自己听见就说不通了。作为国君或家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岂不和这是一样的么?厌恶别人听到其过错还说得过去。”

在中国历史中,有一位“能文能武”的皇帝,十余岁就精通武术,一生中更是作诗近4万篇。在皇帝位置第五十七年,亲自撰写成《十全武功记》,自诩“十全老人”。命人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碑,昭示其武功。对,他就是乾隆皇帝,他一生中可以说是将掩耳盗铃发挥到了极致,虽然满足了他的权欲和虚荣心,却给后来的屈辱史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他一生中以探访民情、考察河工为由,不惜花费巨资六下江南,原本经过他老子雍正的努力,国富民强国库充盈,但在他挥霍下国库却变得囊中羞涩。之所以乐此不疲的六次下江南,一大半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打造的“太平盛世”的那份虚荣心。好在地方官员也十分配合,懂得官场之道,“迁徙贫苦老百姓并把沿途经过的地方门面整修一遍,一路上都是国富民丰的景象。”我想除了老百姓不糊涂,皇帝和官员都在装糊涂吧。

自清兵入关,在武力和儒家教条的双重打压下,文人多数就已经闭口。但是到了任何时候都会有不怕死的文人,他们将不满写在了书中,或者是保存皇帝认为不应该保存的书籍,这一下子就惹恼了乾隆皇帝。这怎么能行,皇权容不得半点挑战,自己的过错更是不允许他人半点的质疑。

于是,乾隆帝为了打击朋党以及加强对汉人的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并借此焚书控制汉人反清思想的传播。然而,乾隆时期当时民族矛盾和斗争的情况已经逐渐缓和、并且在汉族臣民已承认清朝对全国统治的情况下,乾隆帝仍将民族矛盾和斗争的严重性夸大,并且表现得过度敏感,哪怕是一个很正常不过的诗句,都认为是在批评他。

其实在乾隆初年,乾隆帝一度下诏停止文字狱,他曾谕称“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但是自乾隆十六年波及全国的“伪孙嘉淦疏稿”事件开始,文字狱开始重现。尤其到乾隆中后期,文字狱达到高峰,而且非常严酷。乾隆年间共发生文字狱案件一百多起,大大超过前朝。这下好了,身边以及天下的文人都是马屁精,大清国的“盛世”在他的手里达到顶峰。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遣使乔治·马戛尔尼于乾隆83岁生日时到中国寻求驻节,抵达中国后双方出现与乾隆帝会面采“单膝下跪”或“三跪九叩”的礼仪之争。乾隆帝认为马嘎尔尼不是使节而是贡臣,须行叩拜大礼。还认为英国不过是蛮夷之地,使团带来的高科技产品也比不上皇宫内的装饰品。以一副傲慢的姿态将英国使团当作小偷,赠送了大量的丝绸和茶叶给英王,并完全拒绝了英国贸易请求。殊不知封闭的大清国已经全面落后西方世界,更是远远落后于英国。

马戛尔尼在回国后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的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马戛尔尼在日记中还有以下记载:“中国工业虽有数种,远出吾欧人之上,然以全体而论,化学上及医学上之知识,实处于极幼稚之地。”

结果几十年后,英国以另一种方式打开了大清朝的国门,这可以说是“蓄谋已久”,这次英国就没有之前那样客气了,不仅要求开埠通商,还要求割地赔款。皇帝的脸面固然重要,但是经过几次海战还有陆战,清兵没有一次能够打胜,只能被迫签约。

在1843年,魏源因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而被视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当时的有识之士可不只魏源一人,有很多人也看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但这也引起了清廷统治者的注意,此书一度成为禁书,所以此书在中国未受到广泛关注。后来流传至日本后,《海国图志》很快在日本获得官员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广大民众也迫切想阅读此书,日本文化界也先开启了刊印、翻译、补注与评论该书的风潮。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决定了最后的结局。

因为贸易推动了文化交流,并加快了科技发展,国家必然走向强大。这一点到了现在也是一样,一个国家拒绝贸易和文化交流,只能是掩耳盗铃似的空谈。

关于成语掩耳盗铃,你还了解哪些历史?欢迎留言。

链接:https://www.yyinn.net/200633.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11-15 下午8:11
下一篇 2022-11-15 下午8:13

相关推荐

  • 文言文 《迂公修屋》原文及翻译(迂公修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原文 有迂氏①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②。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③,妻子④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⑤且诟⑥,诘⑦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乃⑧受此累。汝何以⑨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⑩,延⑪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⑫耗资财?” 注释 迂氏:姓迂的人。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迂,指…

    2023-05-08
  • 关于清廉的诗有哪些(清廉的名言名句)

    《人民的名义》热播,掀起了一股全民追剧的热潮。 古往今来,反腐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公平正义与贪污腐化的对比,高层理想与基层现实的反差,反贪团队与利益集团的博弈,事中人与局外人的纠缠,既左右着社会治理的进程,也吸引着吃瓜群众的眼球。 吏治腐败,是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草民布衣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围绕反腐倡廉,古人创作了许多传诵千古、流芳百世的诗词。这些诗词,或…

    2022-10-17
  • 民间腊八节歌谣大全(腊八歌谣全文)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那么,你知道腊八节歌谣有哪些吗?

    2022-06-20
  • 艾青的短诗精选5首(艾青的抒情诗歌)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艾青的诗歌5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

    2022-06-28
  • 周敦颐《爱莲说》全文翻译(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爱莲说》原文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四库全书》本《周元公集》 …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