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怎么了 所有人都病了?

还记得《没关系,是爱情啊》的剧情么?一堆精神病人相互治愈的故事。现在大家用一只手数一数里头的主演配角啥的,有多少是正常的?从男主的强迫症、精神分裂;到女主的焦虑症、恐怖症;再到各种各类人格障碍,低概率的脑器质性疾病……然后回头看看现实社会,身边似乎也的确忽然多了各类“精神病友们”。说自己有病还挺萌哒~精分有爱、有病光荣。不过难道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真的人人都有病么?

《没关系,是爱情啊》
《没关系,是爱情啊》

一、怎样算有病?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有病没病的标准是什么。这里说的是精神疾病哈。

先要申明一下咱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连续的,从健康到亚健康到不健康。从正常到偏常态到异常,可能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界限,但是跟我们总是将连续的东西分割成阶段进行探索一样,将人的心理活动状态做一个质上的区分还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在研究上,还是在现实应用过程中。

一般认为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化区分有这么几种: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它们也就是区分你有没有病,是不是变态的标准。

(1)医学标准:精神障碍实质是一种躯体疾病。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被疑有病,必然存在它的病例解剖学依据。即使有些精神障碍在目前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理过程,但在大脑中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某种精细的分子水平的变化。只有这种变化的发现才是有无精神疾病的可靠依据。这种标准被临床医生们广泛使用,但是不能否定的是这种标准有着还原论的倾向,并且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么一个事实:我和我们的脑袋都是日新月异的个性化的存在,要找到一个医生眼中的标准脑可是不容易呢。

(2)统计学标准:这个标准更加简单粗暴。就是假设咱们所有人的心理特征在统计上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这样,一个人心理的正常或者异常就可以根据它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比如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偏离理论总体的两个标准差以外,也就意味着你脱离了95%的大众,那么你也就处在有病的边缘了。其实说白了统计学标准也就是“变态”、“异常”字面上的最直接的意义。记得电视剧中出现过这么一句台词:80%的人都有神经衰弱,这句话在这个标准下,简直就是笑话了。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大家都乐于领先,超常算不算是一种病呢?

(3)内省经验标准:这就是一个相当主观性标准了,就是自己感觉难受就是病,别人看着你别扭就是病。

(4)社会适应标准:如果一个人不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不能符合正常的社会准则、道德要求;或者一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而长时间无法自主的恢复,比如工作效率低,无法安心学习什么的,就认为此人有精神障碍。

综上所述,有没有病通过任何一个单一的标准都很难评定,如果你主客观一致,人格稳定,社会功能良好,哈哈,二院是不会欢迎你哒。

二、这是真病么?

简单说来,如果你有精神病,脱不了这几类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癔症、心理生理障碍。

咱们就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各个韩剧角色们来简单说一下。比如凭空幻想出一个人物的韩再烈就是典型的精分;《坏小子们》中的李正文就是人格障碍中典型的反社会人格;很多电视剧中主人公厌食症、贪食症属于生理心理障碍;动不动就流泪的女主们多被设定有抑郁的心境障碍。然而韩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们得病总是因为有一段不堪的过往,当下咱们挂在嘴边的我是精神病其实多只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重压体验下,负面情绪形成的”症状”。很多时候咱们根本算不上异常,只是心里正常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亚健康的状态。

不过关于社会压力这段咱们就不说了,因为大家都身在其中,偶尔捏个方便面缓解一下压力也不算什么太严重的症状。其实倒是觉得人人都有病似乎还得归结于大家都知道了这是病。

毕竟咱们精神卫生领域方从高台庙宇改走平民化路线了。但依靠大众传媒走的平民化路线虽然让公众对很多专业的概念有了更为广泛的认知,却也着实是危机并存。

比如很多影视剧中的人物将过度追求秩序感,所有颜色的物件要统一规制,不能打乱称作强迫症。于是,我们中很多人有整理归类的嗜好的孩子们就给自己戴帽子了。难道这就是强迫症了么?当然不,强迫症是以刻板形式反复出现在患者的头脑中的想法、观念或冲动,反复想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并且是强迫行为和反强迫同时存在的一种让人痛苦的神经症,是会痛苦哒~如果你在整理的时候很享受,赶紧把这个标签撕了吧。

典型的还有就是自闭症。曾经,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广泛性发育障碍、病因复杂、伴随终身、难以治愈)就等同于害羞不会同人交流的误解很具有普遍性,但现在除了这种传统的误解,关于以为自闭症就是高能儿,总归会有特异技能的理解也成了一种常态。虽然事实上的高功能自闭患者非常罕见。

心理这块神秘的人性科学,早就被各类影视作品各种演绎了千万遍。心理学电影、电视剧已然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门类(关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电影就很少见)。真的假的,对的错的,科学的文学的,还原的改造的——概念与名词愈发被大家熟悉,同时也常常不加辨别的应用,这也算是一种病了吧。

三、人人都有“病”

其实如果把病理解成咱们每个人的特别之处,每个人都有病就是合理的了。就像之前说过,我们是这样个性化的存在,有时须珍惜自己可爱的症状,是这些才让你成为同别人不一样的你啊。想了想,或许这句“人人都有精神病”还是该有个善良的初衷的。

文:潘二妮

客栈笔记:事无巨细,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有潜在的病,不管是心理上的还是身体上的,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消极地等待生命的终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修行,我们要控制好自己。充实地活着,却应对所有可能的“疾病”。

链接:https://www.yyinn.net/5062.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2)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1-07-20 下午4:40
下一篇 2021-07-21 下午9:59

相关推荐

  • 结婚十周年,我们走在路上一左一右

    每当有人问我,老公可以打多少分的时候,我都会说100分。

    2019-10-23
  • 喜欢上了一个男生,该不该向他表白?

    一位姑娘问我:喜欢上了一个男生,该不该向他表白? 要是搁在以前,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她:当然应该啦,喜欢他就要让他知道啊!可放在现在的话,这么不负责任的话我是不会讲的,不能成全一对感情也不能毁了它。最近几年听过太多俗套却又真实的感情无疾而终的故事了,所以现在对感情也有了新的认识。不过听完这位姑娘的故事,我有些心疼。 姑娘说她喜欢上了一个大学时的同学,不过在…

    2019-05-11
  • 苏打绿《我好想你》,一首深情又绝望的歌

    世界上最通用的感情规律是什么?“一定要离开了,才会有想念的存在”。 苏打绿的这首《我好想你》从歌名开始就直抒胸臆,令很多人诧异,这还是我认识的吴青峰吗? 歌词尽管直白,却非常严谨。吴青峰用了很多排句,如重复句式「随……」「我还……」,不仅加强了情绪的感染力,也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十分考验作词人遣词造句的功力。 他,依旧是那个才华横溢、文笔出众的吴青峰,少了…

    2019-03-28
  • 那个一直送我礼物的圣诞老人

    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我直到16岁都相信世上有圣诞老人,因为从我很小时我妈就开始策划这件事,每年圣诞早上醒来,我都会在枕头下发现礼物。我妈说是圣诞老人送给好孩子的,那时年幼、连大灰狼都相信的我,自然就信了。 后来上了小学,同学们都没有圣诞礼物,我回家问我妈,我妈说圣诞老人只给这一年里表现特别好的孩子送礼物,所以不是谁都能收到。我心想我确实是好孩子呀,就又信了,而…

    2019-12-27
  • 你总要一个人熬过所有的苦

    人生在世,谁都不想吃苦,于是想方设法躲避苦。 余秋雨说:为了躲避苦,人们不得不竞争、奋斗、挣扎、梦想、恐惧,结果总是苦上加苦。 苦几乎是无法逃避的宿命。 既如此,不妨直面人生的苦,学会在其中找些收获、寻些乐趣。 苦尽才能甘来。 有苦,人生才有甜;有苦,人生才有智。 01 身不苦,福不厚 李效华说:现在不吃苦,将来会受苦,年老会命苦。 苦是人生进阶之石。 学习…

    2022-09-2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