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受访青年认为结婚要有房 你认为结婚必须要有房吗?

近七成受访青年认为结婚要有房 你认为结婚必须要有房吗?

如今,年轻人谈婚论嫁,“房子”是绕不开的话题。在传统观念里,有房才有安全感。但随着买房压力越来越大,房子让许多年轻人,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站在“婚姻”这道门外望而却步。成家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房吗?你能接受不买房就结婚吗?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12名35岁以下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成家时要不要有自己的住房,67.1%的受访青年明确必须要有。同时,居住在一线城市、女性、已有自住房的受访群体认为应该有的比例更高。

拒绝租房结婚,受访女性比男性态度更坚决

1995年出生的郑月岚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丈夫也从小生长在北京顺义。她说,“土著”身份让他们小两口的购房压力小了很多。婚后,两人一直住在公婆名下的一套小两居里。两年前宝宝出生,空间一下子就不够用了。前不久,他们置换了一套110平方米的二手房,位于顺义马坡。在郑月岚的观念里,年轻人成家了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固定住处,“如果条件有限达不到,至少也要保证稳定”。

去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袁杨,目前在家乡常州从事法务工作。他正计划着不久后与女友结婚,现在俩人正商量着在南京买房。“我认为年轻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结婚了还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婚后过家庭生活,不再是一个人漂泊不定,房子是不可或缺的载体。”

李蜜研究生毕业后在广州一家外企就职,现租住在一间公寓里。从事风险投资的她对买房有着不同的观点。“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考虑,租房是每月拿出一小部分收入,其余能自由支配,可以投资在其他收益率高的产品上。而买房对于不少家庭都是支付巨额首付,并长期背负债务,相当于把资产都套在了房产上,生活缺少很多快乐。”

对成家时买房这件事,李蜜没有很大的执念。“房子对我不是必需品。如果投资市场波动很大,没有合适的投资机会,我才考虑买房托底。毕竟房子作为固定资产,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是比较坚挺的投资品类。”

调查中,67.1%的受访青年明确,成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住房,12.9%的受访青年表示没有必要,20.0%的受访青年认为要看情况。

交互分析显示,不同人群在成家购房上的态度存在一定差异。

在居住情况上,已有自住房的受访者最支持成家必须要有自己的住房(78.4%)。在生活城市上,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对此认可比例最高,为73.0%,其次是二线城市受访者(67.7%)。

不同年龄中,18-25岁的受访者(70.4%)认为成家必须要有自己住房的比例最高,其次是30-35岁的受访者(69.8%)。此外,受访女性(67.7%)坚持成家时要有房子的比例略高于受访男性(66.3%);同时,在认为没有必要的比例上,受访男性(14.4%)比受访女性(11.7%)高。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女性更加在意成家时是否有房子这件事。

“自己有了房才算是在一个地方生了根,能踏实地发芽、开花”

对于为何坚持成家时要有自有住房,郑月岚解释,她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租房就要面临不断搬家。自己有了房才算是在一个地方生了根,能踏实地发芽、开花,才是有了真正的家”。她说,房子本身就能给人很强的安全感、归属感,“我会不断地添置家居用品来装饰、充实这个小家。看着生活品质一点点提升,家也不断温馨起来,幸福感是很高的”。

在很多人心中,有房才有家。为何这种观念会普遍存在?78.5%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因为自有住房能带来安全感、归属感,53.9%的受访青年觉得买房更能提升居住和生活品质。

“有了自己的房子,不管是未来育儿还是养老,都更加有自主性。”在袁杨看来,两人成婚后第一套房的置房费,应该主要由男方承担。“现在青年婚恋市场竞争激烈,有房也是男士经济实力的证明,能让女生更安心。”但同时他坦言,自己买房能有底气,一是家里人在经济上能支持,二是南京房价相对比较友好。他说,自己相中了南京鼓楼那一片,很繁华,可房价仍远比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远郊区低了很多。

在李蜜看来,如今房价不低,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大都没有多少积蓄,单靠他们自己,买房属实是件为难的事,而且买房也不应该是单独哪一方的事情。“只要两人感情坚固、相互信任,成家时也不一定非要有房,两人共同的家可以共同去奋斗和打拼。”

27岁的杨平是江西赣州人,现在武汉某检察院任职。他觉得,房子是生活的一种保障,也是一份家业,更是对对方的一种承诺,是两人共同生活的物质基础。他坦言,自己独自一人在异乡打拼,常有无处归根的孤独感。“如果在一个地方买了房、安了家,我才会感到是真正地融入了这座城,能让我十分地安心踏实。”

调查中,50.5%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传统观念里自己的房子才是“家”,47.4%的受访青年觉得是出于家庭实际需求,为育儿养老提供安稳条件,22.9%的受访青年指出是受传统习俗影响,结婚要配置婚房。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赵秀池表示,对于产权房和租赁房,人们享有的权益是不一样的。租房的诸多不便,会坚定人们想要拥有自有产权住房的观念。而且中国自古就有“有恒产者有恒心”、购房置地是成功人生写照的看法。因此,很多人的人生奋斗目标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是能够理解的。“这样的奋斗目标没有坏处。年轻人就是要奋斗,无奋斗不青春。但同时,年轻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解决住房问题,没必要为了有房而背上巨额债务。租赁住房一样可以解决住房问题,同样能使生活更美好。”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青年中,已有自住房的占32.7%,与长辈同住的占37.2%,租房的占21.2%,住宿舍的占8.1%。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29.4%,二线城市的占42.3%,三四线城市的占25.3%。男性占44.2%,女性占55.8%。18-25岁的占25.0%,25-30岁的占50.0%,30-35岁的占25.0%。

你认为结婚必须要有房吗?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答案因人而异。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房才能结婚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现象。这种观点的背后是因为在过去,房屋是人们最基本的居住需求之一,没有一套稳定的居所,很难想象新婚夫妻如何开始他们的生活。此外,房子也代表着一种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保证。因此,在很多人眼中,结婚之前得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算是真正准备好了步入婚姻。

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了。许多年轻人认为首先应该注重自己的感情和事业,而不是拥有房子。他们可能觉得房价太高,买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使他们更难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同时,如果他们可以在租房的条件下开始他们的婚姻生活,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婚姻生活会更糟糕。

总之,结婚必须要有房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尽管传统观念认为买房是结婚的必须条件,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已经逐渐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他们的婚姻生活。当然了,无论准备怎样开始你的新婚生活,都应该确保有充分的储蓄和准备以供应以后可能出现的需要。

链接:https://www.yyinn.net/203487.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3-05-18 下午12:00
下一篇 2023-05-18 下午8:00

相关推荐

  • n95口罩佩戴时间不要太长 患呼吸系统疾病者要慎戴!

    N95口罩和KN95口罩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类型,中国疾控中心明确表示,颗粒物防护口罩的阻隔能力与医用防护口罩相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作为医用防护口罩的补充。但是,由于这两种口罩过滤性更高,长时间佩戴容易产生不适感。吸烟者、肺气肿患者、肥胖者等本来就容易呼吸不畅的人群,再佩戴N95口罩可能会加剧呼吸问题。因此,选择N95和KN95口罩要注意,佩戴时间不要太长。

    2023-01-03
  • 医生打干扰素接诊4000多人未感染 专家:无科学依据,不推荐使用

    12月23日,一则关于“医生打干扰素接诊4000多人未感染”的消息登上热搜,文章中提到,“真正立了大功的是干扰素水针剂,它对流感病毒效果没这么明显,但对奥密克戎病毒疗效非常明显。” 有网友表示,“高热不退是不是可以考虑打干扰素?”“什么情况适合打干扰素?”“打干扰素的办法是否适合推广?”对此,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多位三甲医院感染科专家处了解到,“打干扰素…

    2023-01-04
  •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实现人性关怀的盈利?

    2021年是很困难的一年,当然它也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每一年的选择会越来越困难,面对的变化也会越来越具有挑战。 企业的成长面临全新挑战之际,必须讨论: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具有深度人性关怀的盈利? 作者:春暖花开 好文3043字 | 5分钟阅读 先哲告诫我们利要取之有道,转换为现代的理解就是:所有利益的来源应该是人性的回归——深度的人性关怀。…

    2022-11-18
  • 今年或成“最难入学年”网友:这是学校最后一次的风光了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在此背景下,2016年到2017年,全国各地陆续迎来了一个人口出生高峰。而今年,这批“二胎”儿童要上小学了,这也给各地的义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入学压力。 但更大的挑战在于,全国多地的“二胎”儿童在2018年之后又迅速减少,这就意味着,各地为了应对二胎入学潮新增的学位,又需要在两三年后面临快速收缩的压力…

    2023-05-24
  • 胡锡进:集中隔离改居家的做法很好,坚守二十条,从容前行!

    老胡也封在家里了,楼里出了阳性。是昨晚开始封的,现在说的是封5天(希望不会5天加5天),足不出户,核酸等上门。过去这种情况很可能被转运集中隔离,但现在都改居家了,二十条之后巩固了这种做法,很好。 这种变化的最大动力是因为集中隔离的资源不够了,必须让过去集中隔离的大部分人改为居家隔离。就北京市来说,今天公布的昨日最新数据是154+808,新增接近了上千例,这当…

    2022-11-2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