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十诫诗》完整版(十诫诗表达什么意思)

仓央嘉措《十诫诗》完整版(十诫诗表达什么意思)

这首绝美之作名叫《十诫诗》,爱诗的朋友或许并不陌生。原诗本来没有名字,全诗也只有两句,网友们仿了后面8句,没想到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让很多人以为这10行诗都是仓央嘉措写的,并给它安上了现在这个名字,全文如下:

十诫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十诫诗》仓央嘉措(1-2)、皎月清风(3-4)、白衣悠蓝(5-10)

《十诫诗》表达的意思是:痛苦而且凄美的爱情,描绘出了在爱情之中沉沦缱绻的一对爱人的情思和愁绪,复杂的心理变化让这种真实忧郁的爱情更加让人心口微痛。

这首《十诫诗》最初源于仓央嘉措的一首情诗(或道歌):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后来,有人将这首诗改成了现代诗的形式: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后来,有此诗的爱好者皎月清风续写了第三节和第四节,然后,白衣悠蓝又续写了五到十节,并在网上流行开来。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仓央嘉措的原诗看似是一首情诗,但同时也可以看作一首道歌。因此笔者准备从观心修行的角度解析一下这首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在观心修行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点之一,就是将心收回到自己的内在,不再追逐外在的一切。

为什么呢?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官所见到的一切,都会使我们的心深深地陷入所见到的现象之中,产生攀援、纠结、沉迷、贪恋等情状,从而失去了心灵的独立、自主、清净、清明、安详、自由。

所以,观心修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心收回自己的内在,不再追逐外境,不与各种外境相见,如此就不会沉迷于外境,从而为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创造一个清净的环境。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心灵对外界各种现象的所有知解,都是一种分别心。有了这种分别心,就会依分别心而产生各种知见,当执著于自己的这种知见时,就会形成坚固难改的认知和观点。而这些,正是心灵智慧训练所需要扫除的障碍。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六根对六尘,总是相依相伴,如影随形,根尘相合,就形成了鲜活而真实的感觉、觉受。当执著于这些感觉和觉受为真实的时候,这些感觉和觉受就绑架了我们的心灵,心灵由是而失去了自由。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当我们的心灵看不清六尘之境的无常、无我,就会对六尘之境(色声香味触法)产生贪恋之心,时常忆念不忘,由此产生更深的欲望和执著。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深深贪恋的欲望之心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怨恨、不满乃至嗔恨之心。常言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仇恨深重的时候,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会产生宁愿毁灭它也不让别人得到的嗔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为自己的心树起一道戒律之墙,目不外视,耳不他听,收摄精神,一心内观。不与欲望之境相对,也就不会产生贪嗔之心。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在此基础上,要学会用佛法的正见——般若智慧的慧眼观照一切外境,洞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真相,洞见其其缘起性空的本质。真正看清了一切现象究竟了不可得的真相,自然就能够看破放下,不生贪爱与执著。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智慧的了悟带来的是整个身心从内到外的改变,面对红尘世间,其心落落清净,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旧日五毒习气渐渐得以消除,生命从此启动了智慧不断增长的新程序,从此生命一天天不断升华,智慧一天天不断地增长。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生命不再依靠六根六尘去获取无常的世俗之乐,而是安住于自己本有的清净心中,自在安详。尘世,仅仅是飘过眼前的风景。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当生命能够始终安住于清净的本心时,烦恼当下即是菩提,红尘当下即是净土,娑婆当下即是佛国。轮回之网由是而破,生命从此获得了究竟的自由,心灵从此成了自己真正的主人。“我命由我不由天”,将不再是一种理想,而成为真正的现实。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当真心的智慧光明朗照一切的时候,一切都成了真心智慧光明的化现。见与不见,知与不知,已经没有了差别。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因此修行者务必要生起坚定的出离心、菩提心,并以般若正见作为自己修行的根本方向,矢志不移地追求生命觉醒之道,直到彻底踏破生死牢关,掌握自己生命的自由。

《十诫诗》这个名字本身就有修行自警之意。从修行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正合其意。

愿所有的生命究竟觉醒!愿慈悲、智慧与善美之光盈满所有的生命!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9426.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读书笔记的头像读书笔记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10-28 下午8:05
下一篇 2022-10-28 下午8:06

相关推荐

  • 广州的简称是”穗” (广州市还有什么别称)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总面积7434平方千米。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广州地处沿海,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周期长,霜期短,全年…

    2022-09-23
  • 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开始买房,这说明了什么?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开始买房。这个现象不仅仅有利于她们的人生发展,更是反映了女性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为独立个体的信心。 首先,单身女生买房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相反它带给她们很多好处。在经济和精神层面上,有自己的房子让她们更加自主和独立。而且,购房对于以后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也是很有益的,如果未来结婚了,还能够保留用于投资或者资产转移…

    2023-05-11
  •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过秦论重点注释完整版)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原文 【原文(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

    2022-10-26 杂文
  •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送友人李白背景故事)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①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②〔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③〔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④〔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⑤〔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 ⑥〔萧萧〕马嘶…

    2022-05-13
  •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族权与人权的碰撞 )

    根据“五一”期间的课程安排,我按照老师的要求,通过互联网观看了影片《卢旺达饭店》,现就该影片谈一下自己的观后体会。 一、影片内容及问题的引出 影片《卢旺达饭店》以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为背景,通过一个叫保罗·卢斯赛伯吉纳的视角向大家讲述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卢旺达沉痛的历史原因造成本国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深刻的民族矛盾和仇恨,而总统飞机的失事加剧了两个族落之…

    2023-05-1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