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字意境古诗大全摘抄(古代五言绝句巅峰之作)

16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17

《左掖梨花》

唐·丘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微风过处,那若有若无的清新花气,蓦地飘进衣襟,仿佛花香亦有情。

梨花这样的芬芳多情,因此作者要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悄无声息,暗示自己不甘冷落,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18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寒气凛凛的疆场,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19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0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全诗语言朴素,写得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21

《柳桥晚眺》

宋·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景物“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

整首诗是黄昏的景象。小浦,横林,闲云,三个景象依次渐行渐远,都是眺的结果。语有寄托,不得滋润苍生,只好如闲云野鹤。

22

《芗林五十咏·竹斋》

宋·杨万里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不有月传神。

这是一首咏竹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冰雪玉竹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同时象征高尚的人格,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也许我们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总归该有点追求。

毕竟人生于世,总是要有所坚持,有所担当。

  • 离别,是灵魂的释然,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凝望。

23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

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24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这首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5

《送郭司仓》

唐·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春季的淮河潮水会夜夜高涨,诗人用潮水来形容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心,形象、具体地刻画出了那看不见的心绪,诗人的思念一下子变生动了。

有人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不敢确定。

只愿那些久未重逢的人们,一切安好!

  • 思念,是灵魂的呼唤,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想象。

26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一首诗中展现了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身边之景,也看到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相连在一起。

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相思却近在咫尺。

27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我们可以想象,两人痛快畅饮,也许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是多么温馨惬意,令人身心俱醉。

28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29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用了一个“恨”,所谓恨,是爱之极也。明明思念的对象已经呼之欲出了,却就不知恨谁。

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

30

《江上》

宋·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有人说:思念这种东西,捂住嘴巴,它还会从眼睛里逃出来。

是啊,思念,是最不受控制的情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说辞。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9117.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古典诗词鉴赏的头像古典诗词鉴赏订阅会员
上一篇 2022-10-22 下午8:10
下一篇 2022-10-24 下午8:01

相关推荐

  • 端午节粽子最有名古诗(赞美粽子的经典诗句)

    端午节最符合时令的食品,当然是粽子。只是寻常的粽叶和白米,一搭配就成了端午节最神奇的美味。小时候不清楚,为什么包上粽叶的米饭,会格外有一种芬芳? 往往母亲和奶奶在端午的头一天就要泡上粽叶和糯米,母亲时常去看看水中的糯米,我觉得奇怪,就问她,为什么要泡?她说,泡过的米煮出来的粽子才不会夹生,夹生饭是会伤肠胃的,但是也不能泡长了,那样煮出的粽子太糯,也不好吃。于…

    2022-06-27
  • 陶渊明最有名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是”四君子”之一,秋天,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霜绽放。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就奠定了菊花遗世独立的高洁形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让菊花真正”红”起来的,不是屈原,而是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挂冠归隐,在庐山脚下种地赏花,饮酒赋诗。因为陶渊明的…

    2022-06-21
  • 元宵节诗句经典古诗赏析,最后一首为经典中的经典!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也是古代的“情人节”,古人为此写了不少唯美的诗句,下面一起来看看。 01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代·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 02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2022-07-21
  • 含有颜色的诗句10首(包含颜色的诗句有哪些)

    在诗词中,颜色不时出现,五彩的颜色给诗中场景增添意趣,给意境增加意蕴。今天,找了十首有“颜色”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包含颜色的诗句?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

    2022-09-14
  • 木兰诗是几年级的课文(木兰诗原文诗词)

    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由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的长篇叙事诗。此诗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

    2022-06-1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