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的孩子有机会成为项羽或者是刘邦,你希望他成为谁?”

上述这个问题,是当初有人问我的一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是“项羽”。这个答案让很多人始料不及,毕竟谁都知道刘邦才是历史的胜利者,而项羽则最终落得了一个“乌江自刎”的落寞下场。

这个问题其实牵涉到了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那就是“楚汉相争”,讲的就是纵横天下的盖世英雄项羽和因势利导的世故流氓刘邦争夺天下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众所周知,刘邦完胜!刘邦夺取了天下,建立汉朝。汉朝延续了400年,“汉”也成为了我们的民族和文化符号。刘邦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我为什么依然希望我的孩子要做项羽那样的人呢?这就说明,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段历史的背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本质问题和逻辑问题并不一定被触及和理解。

历史不是“神仙打架”,也不是“热血沸腾”,不能因为怎么看着爽,就希望历史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

在说“楚汉相争”的历史之前,先回顾一下以前的基本历史逻辑。

原始社会,其实本质上是人从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的一个演变过程,它的最终结果是产生部落。

部落产生之后,随着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的交叉,在矛盾和统一的相互作用下,最后产生了“共主”和“邦国”,也形成了统治。

统治逻辑其实是一种动态的竞争逻辑,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接受着失败的惩罚,原始的生产方式导致最野蛮粗暴的生产关系出现,人类慢慢进入了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中,奴隶注定只能是吃瓜群众,主要的戏份只能从奴隶主开始。

当分散的团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产生一个权威上的独角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这个道理。

最开始的领袖,也就是“三皇五帝”,由于他们的权力来源主要是来源于个人的威望和品行,所以诞生了历史上难得的美好时代——禅让制时代。

禅让制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与人的私心欲望相违背的。随着最高统治者的亲属实力越来越强大,夏禹终于捅破了权力自私性的最后一层窗户纸,把天下政统带入了“家天下”时代。

相信说到了这里,聪明的读者也会明白了,“家天下”的权力来源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德行,而是实力。

实力的演变与反复,最终成为了历史上政权更迭的本质根源。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在周朝以前,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政权颠覆基本上都停留在“邦国”层面,为什么?因为生产力相对落后,一般的群体或者个体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机会去颠覆和分裂一个政权。

商代夏、周代商,本质上都是邦国层面的逆袭与争霸。

到了周朝,周公旦发明了周礼,也就是为政治统治制订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当然,这种规矩还是需要实力作为背书的。

周礼问世之后,周天子在宗室诸侯的保驾护航下,稳定了好几百年。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器和垄耕技术的问世,生产关系的浓度出现下沉式的发展趋势,很多诸侯国的拳头越来越硬。

实力法则的作用力就是谁的拳头更硬,谁就希望自己说话更好使。春秋时期的争霸局面开始出现了。

但是,春秋时期由于诸侯国的实力体量有限,依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兼并现象,所谓的“争霸”游戏也只能停留在诸侯国层面。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随着诸侯国晋国的霸绝一时,历史出现了一个拐点,那就是“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为什么会被视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呢?因为它的出现,确实是历史的分水岭。首先,“三家分晋”之后,天下的发展趋势由“争霸”向“兼并”再向“大一统”发展了;其次,“三家分晋”标志着权力游戏由诸侯国之间下沉到了诸侯国内部了。

在周礼的封建秩序之中,从上至下的设置分别是天下、国和家,天下的统治者就是天子,邦国的统治者就是诸侯,家(采邑)的统治者就是卿大夫。卿大夫下面的有能力、有本事的高级打工者、管理者则被称为“士”。

稍微总结一下,在历史进入“家天下”的秩序之后,先是天下大乱,然后是邦国之间的纷乱,到了“三家分晋”的时候,“采邑”(家)才有机会步入权力游戏的核心。也就是说,权力游戏的核心是呈下沉式发展的。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文字来解释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逻辑呢?因为只有明白这样一个基本逻辑,才会对很多历史现象有了接近本质的认知。

比如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游士”?它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士族”这个群体的政治崛起。这些游士“路迢迢水长长”地走四方归根到底是寻求更广阔的政治空间。苏秦、张仪……他们毫无顾忌地到各个国家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策思路,其实就是一种政治重心开放性下移的表现。

秦朝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结束了之前的邦国政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转折点。要真正读懂“楚汉相争”的本质逻辑,必须要从这个点去顺藤摸瓜。

秦国灭掉了山东六国,打散了原来的邦国政治,建立了“郡县制”的大一统局面,这无疑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和体系。但是,对于当时来说,这也无疑是一种新生的事物,新生的事物必然要遭受旧事物的反噬,这是蜕变的必然规律。

那些被打散的六国诸侯势力流落民间,造成已在战国时期慢慢觉醒的士族集团势力大增,他们和六国旧贵族的势力结合得更加紧密,利益需求的契合度更高,行为导向上更容易达成一致。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秦朝的崩盘最广为人知的起点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历史上习惯性地将这次起义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伴随着这次起义千古回响在历史的天空的,还有陈胜那句震耳发馈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次起义其实有很多细节是值得商榷的!比如陈胜吴广真的是农民身份吗?这次起义的发动者和倡导者真的是农民阶级吗?

但是无论如何,这次起义确实是秦崩的导火线,是楚汉相争的开端。那么,脱胎于大泽乡起义的“楚汉相争”究竟在说些什么呢?

陈胜吴广吹响了反抗暴秦的号角,然后天下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聪明的老流氓刘邦审时度势,响应了时代潮流,英武的楚霸王项羽横空出世,合上了暴秦的棺材盖,然后,老流氓人老成精,将项羽玩得没脾气,最终获取了胜利果实,定鼎江山,建立大汉。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仅仅是这么简单吗?这其实只是历史的表面,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历史逻辑往往是需要逐步去挖掘的。

秦末天下大乱,确实因为农民暴动而被煽动的,但它的本质却不是真正的农民起义。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过依靠农民为主体的起义最终推翻了某个政权的情况,推翻秦朝的统治也不是依靠农民的力量。

引爆秦末天下大乱的陈胜吴广不是农民,打得秦朝土崩瓦解的项羽也不是农民,最终夺取天下的刘邦也不是农民,辅佐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萧何、韩信、张良等都不是农民……

秦朝的崩塌实际上是六国旧贵族势力对秦朝统一势力的一场反杀。那么,因此而衍生的“楚汉相争”到底又在讲什么呢?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大家想一想,秦朝被推翻之后,最核心的矛盾是什么?是不是建立一种大家都能接受或者无力反抗的利益分配体系?

再沿着这个思路往下走,秦朝被推翻之后,参与利益分配的主体主要有哪些?新的霸主西楚霸王项羽、六国旧贵族田荣、韩王信等和新兴势力如刘邦集团、彭越集团等。

这些势力主体背后的权力逻辑又分别是什么呢?新的霸主项羽自然是想更大程度地集权,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既得利益;六国贵族推翻了秦朝这座大山,自然是希望拥有更大的权力自由,最好是恢复到战国时代的诸侯并立局面;刘邦、彭越这些新兴势力,如果形成了前两种稳定局面,他们最后都难免成为炮灰,他们唯一的出路和强烈的愿望只有彻底站起来。

说实话,从客观情况来分析,刘邦这些新兴势力集团的实力根基是浅薄的。这也是刘邦集团前期一直在夹缝里求生存的根本原因,也是刘邦在行事方式上注定要圆滑世故得多的根本原因。没有实力,任性是要付出代价的。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聊到了这里,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楚汉相争其实就是两种阶级之间的利益博弈。

这种阶级之间利益博弈的核心在于谁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项羽代表的是楚国贵族或者是项家背后的军功阶级利益,刘邦代表的是谁的利益呢?尽管刘邦的阵营里也有张良这样的韩国贵族后裔,但他的阵营里更多的是韩信、萧何那样的游士和彭越那样的游侠,也就是刘邦更多代表了接近社会低层的利益。

归根到底,楚汉相争其实标志着源于战国时期的士族崛起的更进一步,是权力游戏重心下移的重要表现。

很多人在看待楚汉相争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习惯性地把目光聚焦在项羽、刘邦、韩信、张良、萧何、彭越、英布等人的行为方式上,而忽略了他们的阶级背景,这往往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比如项羽不用韩信,真的只是因为项羽有眼无珠吗?若真是如此,为何韩信刚刚投奔项羽的时候,项羽会给韩信安排官职?而且项梁、范增等人均对韩信颇为重视。其实一方面是因为韩信的才能和项羽自身的才能有很大部分的重合,他的价值空间被挤压;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两个人的阶级利益存在较大的分歧。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不同,行为方式和内心诉求自然也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又比如张良为什么愿意辅佐刘邦而不愿意辅佐项羽?真的是因为刘邦的个人能力和魅力超出项羽一大截吗?其实张良的核心诉求在于推翻秦朝,以雪秦国让他家破人亡的仇恨,而项羽身上让他看到了另一个秦始皇,这是他所不愿意接受的。他在刘邦身上可以看到更多的各取所需。张良在刘邦功成名就后,选择飘然归去,其实暗示了他对刘邦并不是完全认可的,刘邦在他心目中就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人,只是在各取所需的前提下,他不介意这些。

还比如彭越一辈子就是要和项羽死磕到底,真的是因为他和项羽有什么深仇大恨吗?或者说刘邦让他死心塌地吗?其实还不是因为项羽在分封天下的时候没有满足他的利益期望,还不是因为他和刘邦在报复项羽这个情绪是共鸣的。

要真正读懂楚汉相争这段历史,首先要读懂权力游戏的模式在逐渐地变化,其次要读懂那段历史中代表人物背后的阶级属性,最后要读懂不同阶级所选取的不同斗争方式。

楚汉相争其实就是贵族阶级和士族阶级之间相生相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富二代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斗争。

回到了开头的那个话题上来,为什么我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项羽而不是刘邦?因为项羽是贵族中的贵族,刘邦只是逆袭者的代表,前者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楚汉相争这段历史为什么这么精彩,它真正的意义在于,陈胜吴广起义之前,所谓的士人主要是通过游说的方式介入到权力游戏当中去,而在陈胜吴广起义标志着这一群人正式发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怒吼和呐喊,自此他们真正地崛起。

从楚汉相争往后,士族集团逐渐成长为封建政治中的主体,并持续影响了中国历史命运长达千年,直到唐末的军阀割据后,慢慢向两宋的地主政治转变。

开篇之前,不知所云,先说这么多吧,更多的精彩、更多的细节、更严的逻辑,就都留待于以后再逐一展开吧。

作者:老易说史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7821.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9-22 下午8:00
下一篇 2022-09-22 下午8:00

相关推荐

  • 贴春联的象征和意义,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对联的意义

    到了过年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提前去准备好过年需要用到的东西,贴春联是过年具有重要性意义的事情,而且春联上面的语句也有着非常美满的祝福,这是每家每户都会做的事情,下面就来看看贴春联的由来与寓意是什么。 贴春联的寓意 1、继承传统习俗: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

    2023-08-03
  • 想学习弹钢琴?快来掌握这些入门指法教程,助你成为钢琴高手!

    弹钢琴是很多人的兴趣爱好之一,无论是为了消磨时间,还是为了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入门基础知识和指法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快地掌握各种曲目。 首先,作为一个初学者,你需要了解如何正确的坐姿和手部姿态。正确的坐姿可以减轻身体的压力,并保持你的身体和手部在正确的位置。正确的手部姿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控制钢琴键盘,使指尖能…

    2023-05-20
  •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未拼搏就感动到自己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你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同时,看不到的是别人付出的努力。 生活再苦也不要抱怨,更不要失去信心,因为明天一定是美好的一天。 你要相信努力是会上瘾的,特别是得到一定的回报时;不努力也是会上瘾的,就像你躺在床上玩手机,玩到忘了时间。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人总会迷茫,没有方向,一定要坚持住,努力冲破风雨,才能迎接…

    2022-04-11
  •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现代诗(探寻自然之美)

    我不是不爱春天 那里已经万紫千红 任我如何努力 也不会为春光 增添多少峥嵘 当大地沉寂 世界一片枯空 我会绽开纯真的笑容 为晚秋抹一星残红 为顽强不息的生命 赞一曲壮丽的歌声 那怕没有人涉足 我一度辉煌的历程 没有人惋惜我 一度无怨无悔的调零 野菊 因大地太荒芜吗 你绽开一丝顽强的笑容 在无人的深山里 默默地怜着自己 历经风霜的吹袭 才盛开得如此高洁美丽 无…

    2023-05-10
  • 《武陵春》李清照情感赏析(武陵春·春晚表达了什么)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时李清照五十二岁。上年九月,金兵又南侵,李清照为了避难,从临安(今浙江杭州)溯富春江而上,经严滩,抵达金华。此词就是写她只身流落在金华的心态。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既通俗又…

    2022-09-2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微信公众号:烟雨客栈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