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老王 》原文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杨绛《老王 》原文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 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杨绛《老王 》原文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文:杨绛

客栈笔记: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6399.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17)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06-13 下午10:00
下一篇 2022-06-13 下午10:00

相关推荐

  • 情感文章:生活不简单,但我们可以简单过

    有时候会不会觉得,人越长大,越难快乐了?会时常怀疑生活的意义,抱怨日子太平淡、无趣。 其实不是生活变得乏味,快乐变少了,而是快乐的门槛被提高了,变化的,是我们的心境。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太多,在意的太多,却忽视了那些朴实的、简单的幸福。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要轰轰烈烈,而是在追求热烈的同时,也能珍惜平淡日子里的小美好。 今天起,做一个简单…

    2022-04-12
  • 如果一个人撑了太久,那就哭出来吧

    看到一句话:“以前的你,哭着哭着就笑了;而现在的你,笑着笑着就哭了。” 人到了一定年纪,很少痛快地哭一场了。 因为我们明白,长大后,就再也遇不到那个帮你擦眼泪的人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最让人想哭的三个字就是——不要哭! 工作上,明明被客户折磨得心力交瘁,却依然强颜欢笑:“我没事”; 感情里,明明被对方伤得体无完肤,却依然故作坚强:“我还好”; 生活中,明明被…

    2022-10-24
  • 成年人的圈子,干净真心才有意义

    (1) 不知道你会不会偶尔也觉得: 自己生命中出现了很多人,但绝大多数都不过是陌路人。 尤其是翻一翻微信好友列表,孤独感会成倍的增长。 有一些以前关系好的老朋友,因为太久不联系,彼此也慢慢生疏了; 有一些因为工作关系加进来的新朋友,只在列表里,却不在现实里。 微信好友越来越多,点赞却越来越少,懂你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昨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自己也经常会有这…

    2022-10-20
  • 到了一定年纪,要学会做自己的摆渡人

    读到一句话,“人最特别的软弱就是,总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人生在世,之所以会不快乐,多半是因为太在意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因为得不到期待中的回报与反馈,便心生沮丧。 然而,生活是自己的,无须讨好任何人。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抓紧每个机会享受生命的美好与馈赠。 有人曾说:“不要害怕你的生活将要结束,应该担心你的生活永远不曾真正开始。”当我们不再让自己的心灵干涸…

    2021-05-27
  •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

    她虽出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都怀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 她是一代才女,出身名门,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却也能甘做灶下婢,洗衣炒菜做家务,样样手到擒来。 她一生波澜起伏,经历无数风雨坎坷,外辱内乱、颠沛流离、亲人离散,却依然温厚平和,明媚从容,淡定优雅。 有许多人钟情于她,但她一生只爱过一个人,一辈子都站在爱人身后,拥有最幸福美满的婚姻、最可爱懂事的女儿,活成了…

    2019-12-3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