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组惠能传奇故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要公开选拔第六代领导人,当时也不能采取选举制公投。只是发布通知:你们都回去吧!每个人各做一个偈子(佛经里的唱词)。谁的偈子领悟了佛法大义,我就把法衣传授给他,让他做禅宗第六代领导人。

六组惠能传奇故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五祖的众多弟子中,神秀可谓德高望重,当然也是众望所归。神秀是河南人,在少年时代就已经博览全书,文化水平很高,后来到洛阳出家,五十多岁时候才到冯墓山向弘忍求法。弘忍也很器重,让神秀做上座教授师。神秀其实是最佳人选。

但神秀呢?自己也很纠结,交卷吧,又怕人说自己觊觎第六代领导人的位置,不交又怎么能让师父自己对佛法理解的深浅。于是神秀偷摸在走廊的墙壁上写下了偈子。如果师父觉得不错,问谁是作者自己就站出来,要是说写得不好,那就说明自己本性痴迷,宿业太重,今生今世无缘得悟佛法。偈子如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主张佛性是与生俱来的,但人生在世,被这个世界层层污染,那点佛性很轻易就被灰尘遮住看不见。为了保持这份佛性,需要经常打扫,才能保持洁净。

神秀这水平也是相当高的,但弘忍认为凡夫俗子照这个修行,应该不会堕入恶道,可是,距离真正的大彻大悟还差得远。于是让神秀重新再做一个偈子,但是神秀此刻再也憋不出来的了。

这个事情传到了舂米工作间惠能耳里,此刻他已经干了八个月的舂米工作,到讲堂礼拜了之后,又请人念了一篇。对的,惠能不识字。听到偈子,心中有底也做了一首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的偈子对比神秀向前走了一步,神秀是要返回原初,所以需要勤勉的擦拭才能保证原来的样子,是个不断努力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惠能讲究解脱就在一瞬间,擦了半天突然发现镜子本来就是干净的,根本就不用费那个劲,这个讲究顿悟。

后来弘忍大师见到惠能的偈子大赞,然后偷摸将法衣传给了惠能,并且知道他在这里待不下去了,为了避免同门师兄弟的迫害,让他南下。这样也就由惠能六组和神秀开启了南北两宗。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话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天使,但随着成长与现实世界深入接触后,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污染,为了保持那份神性,需要不断的修行加持,才能保证彰显人性最深处的光辉。当然这个理论的前提是人生来就是具备佛性的,为了保持这份干净需要不断努力。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这个偈子是在神秀基础上往前走了一步,本来就是干净的,根本不用擦。自诩为佛,也就没有必要那么努力的擦拭,保持自己的佛性就好了。

两人对比下来,一个人在修行路上朝着心中的圣殿不断前进,对于目的地永远都是匍匐前进苦苦探索的状态。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讲究科学道理循序渐进的现实前进,但永远都臣服于佛法要义前,将佛法置顶于高不可攀的位置。但有人想到佛法是靠悟,不是靠努力得来的。这也就是禅宗和律宗的区别,前者对人性更加开放讲究顿悟,但律宗却要人不断地受苦,在经历苦难中实现精神的涅槃。修行方式不同,决定了我们在人世的生活方式。

用白话评价惠能,很有可能是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并没有科学的评价依据,大字不识一个,但有想法。而神秀可真厉害,都能当上座教授师了。惠能的出现就像一个神话,故事更适合品牌传播,但是神秀兢兢业业,平淡无奇,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神秀,但绝不能成为惠能,没有他的传奇和神秘感自然是很难吸引别人,让人津津乐道。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一定就是现实真相,但是那些虚妄总是我们渴望看到的,因为现实世界极度匮乏!

文/文昌

客栈笔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个人,处滔滔浊世,要做到自在圆融,实属不易。只要可以沾染一点惠能禅意的悟性,也是算是入境了。

延伸阅读:禅宗六祖到底是惠能,还是慧能?

在六祖名讳上,目前有惠能和慧能两种写法。在唐五代时期,惠与慧确实是通假字。

根据考证,在距离六祖圆寂时间相对较近的文献中,称“惠能”。但六祖圆寂200年后,北宋僧人赞宁所编撰的《宋高僧传》开始,不少禅宗文献中使用的为“慧能”。但该时期也有同一本著作中先后出现“惠能”和“慧能”的情况,例如《佛祖统记》。

惠与慧,一字之差,也有不同的诠释。惠者,以法惠济众生,惠指的是六度中的布施;慧者,以法慧施众生,对应六度中的般若。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理解,其实名字也只是一个代号,传承六祖的思想才是核心。

根据南华寺(六祖本庭道场)所藏由明代高僧憨山德清禅师勘校、明代泰仓禅师刻本的《曹溪六祖坛经》,其中全部以“惠能”称六祖名讳,可为后世参考。

且正统佛教徒写的文章无一不例外说是惠能而非慧能。真实的历史记载是惠能而非慧能。据记载,惠能这个名字并非由五祖大师赐予的,也不是在剃度时剃度师送的,而是惠能刚出生时次日早上忽然有两个僧人登门拜访起的,他们对惠能的父母说“夜来生儿,宜名惠能”当时惠能的父母问为什么叫惠能,僧人说“惠者,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这俩僧人说完后即离开,不知所终。

链接:https://www.yyinn.net/5616.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3)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01-16 下午1:21
下一篇 2022-01-16 下午2:03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杞人忧天》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杞人忧天》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这则寓意通过杞人担忧天地崩坠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全文寓意深刻,形象鲜明,言简意赅,逻辑严谨,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2022-06-22
  • 狐假虎威寓言故事原文(狐假虎威故事完整版)

      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比喻借着别人的威势来吓唬和欺压人。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故事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

    2022-10-26
  • 七夕的故事由来(七夕节的传说故事)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因为南北文化不同,所以叫法也存在差异,七夕最早发源于中国,是汉族人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我们一直知道七夕节关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但这并不是节日的真正起因,七夕节的兴起是因为古人对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东汉时有流传:“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由…

    2018-08-16
  • 影评《七月与安生》:感情,需要珍惜

    写文章的时候,人们说要以小见大,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也能给人带来内心的震撼。七月与安生,就是描述了这样一件平凡简单又不平淡的时光。

    2019-10-16
  • 你会想起我吗?纵是很多年以后…

    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都写在了歌词中,年少有为的人不太多,爱到最后的人也是。”假如你年少有为,假如我年华正美,我们还会不会再错过了?” 这首歌里有的人看到了爱情,有的人看到了人生。爱情和人生,都是很美好的组成,也是很辛苦的过程。 歌词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也曾一起想有个地方睡觉吃饭,可怎么去熬,日夜颠倒连头款也凑不到。&#82…

    2018-11-0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微信公众号:烟雨客栈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