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人生」第6期:日本写给中国的诗句背后故事由来

近段时间,在武汉新冠疫情影响下,当地企业经营受阻,国家乃至世界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在疫情笼罩下,也有很多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邻国日本在向中国捐赠大批物资的同时,还通过纸箱标签带来了几首诗词。

「图说人生」第6期:日本写给中国的诗句背后故事由来

1、日本捐武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作者是日本的长屋王,该句意思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的唐朝正值鼎盛时期,日本对中国非常的崇拜,急需要向大唐求学。虽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可是大唐的美名早已传入到每个日本人的耳中,这其中就有一个人对唐朝的文化十分感兴趣,尤其是佛法,这个人就是长屋王。长屋王是在公元684年时出生,他出生在日本皇室家族,拥有着高贵的皇室血脉。长屋王信奉唐朝的佛教,所以他当时特地让人们制造了一千个袈裟送给大唐的僧人,袈裟的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据《东征传》记载,这个典故感动了鉴真,坚定了他接受邀请、东渡日本的决心。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本唐招提寺所藏的《东征传绘卷》创作于13世纪,描绘了鉴真从出家到东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故事。在绘卷的第一卷中,就有这首偈子。

2、日本捐湖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谁说我们贫穷,我们跟您一样也有战袍。喻为同心协力、携手战斗的意思。出自先秦时的《诗经·秦风·无衣》,全诗共有三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图说人生」第6期:日本写给中国的诗句背后故事由来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是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这些话,只是平常的答话,可是写在纸上,便是一份言辞慷慨、情绪激昂的请战书,于是被秦人记录了下来,改写成了鼓舞斗志的歌。这份“请战书”表现的渴望战斗的热情,正好与当时秦人尚武的精神一致,用现代的话说是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这是它得以流传的原因之一。

3、日本富山捐辽宁:“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图说人生」第6期:日本写给中国的诗句背后故事由来

这首诗是日本捐赠辽宁省物资上的寄语,改编自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引用其中诗句:“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其中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大意是;辽河的雪融化来了,富山县花也开了,我们兄弟姐妹,等待寒冬过去,春季到来。 ”

4、日本舞鹤捐大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句诗出自著名的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原文如下: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图说人生」第6期:日本写给中国的诗句背后故事由来

这首诗故事是当时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王昌龄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意思是,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同受雨露润泽,你看到的那个月亮正是我看到,虽然分隔两地,但“千里共婵娟”,我们的心意是相通的。这句诗一般是用来寄给远方的好友或心上人,以解相思之情,希望远方的朋友、恋人不要因为地理原因而对自己的感情有所淡忘。

此外,北海道、札幌、京都、奈良、横滨也带来了“海天一色,风雨同舟。”“冠巾俱是唐时衣,言语同为汉流源。”“不畏浮云遮望眼,长安故城有故人。”“奈何风雨,良人殷切。”“横山一脉东复西,滨水相连袍与衣。”

这些诗词,在让人感到暖心的同时,又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优雅。

链接:https://www.yyinn.net/3558.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6)
图说的头像图说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0-02-23 下午5:52
下一篇 2020-02-25 下午5:11

相关推荐

  •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你可能听说过很多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不过,你知道吗?你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找不到苏格拉底自己写的一本书,苏格拉底自己写的一篇文章,甚至苏格拉底自己写的一片纸。苏格拉底自己连一个字也没有写下来。我们听到的苏格拉底的故事,主要来自他的两个学生的记录,一个就是柏拉图,另一个是古希腊的历史作家色诺芬。(这是不是很像中国的孔子形象,但你往下读会发现他们之间的最…

    2019-03-13
  • 图片故事:故事里少年永远是那个少年

    这个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严格来说,这是一个男孩的历史,必须在这里打住;再继续下去的话,这个故事就会变成一个成年人的历史了。当你在写一本关于成人的小说时,你完全知道应该在哪里结束——这就是,用一个婚姻来结束;但是,写少年的故事,则要在最应该结束的地方就结束。——《汤姆.索亚历险记》[美]马克吐温/张建平译 客栈笔记:故事在它该结束的时候结束,它就是美好的,是经典…

    2020-05-16
  • 图片故事:反正除了学习啥都会

    客栈笔记:好像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是这么过来的,有时候不是自己太笨了,而是学习方法找错了。

    2021-10-15
  • 「图说人生」第2期:当你觉得垃圾分类很麻烦的时候

    #女子拒垃圾分类掐晕志愿者阿姨# 近日,上海虹口区33岁女子叶某扔垃圾时不愿分类,55岁志愿者赵素真上前劝阻,女子不听劝:“我让你来的了回不去”,动手猛掐阿姨脖子致其昏厥。女子被行拘3日,被打的赵素真阿姨休息两天后又上岗。对于“垃圾分类”这个新生事物,习惯分类是人类适应文明的必然过程,当你觉得垃圾分类很麻烦的时候,不如看看下面这些照片。 当鸟类把叼来的烟头做…

    2019-07-09
  • 上大学才知道,世界上有种蔬菜叫茼蒿!

    家长所谓的孩子挑食,孩子不能不吃什么菜,大部分情况下,是他/她自己爱吃这种菜,同时他/她不能接受你不爱吃。

    2021-03-1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