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切的解药吗?

图:治愈
图:时间治愈

上周,我约了一个好朋友吃饭。因为是周五,餐厅的背景音乐放了一首很应景的《Cheap Thrills》。

“Come on, come on, turn the radio on. It’s Friday night and I won’t be long.”我跟着旋律小声哼了一句,刚刚还在谈笑风生的他却突然表情一滞,整张脸都暗淡了下去。

我问他怎么了,他用拳头蹭了蹭鼻子,嗫嗫地用牙缝挤出了一句话:“以前每个周末前女友都会放这首歌。”

整场饭局变得像他努力展现出的微笑一样尴尬,匆匆饭毕,友人突然非常抱歉地说自己临时接到了加班通知,需要赶回公司。

我看得出来这只是一个拙劣的借口,但是我并没有揭穿,因为我理解他:

时间从来都不是解药,它可以磨平山川江海,却抹平不了内心。

(1)

我有一位女同学,她对于“好好说话”这件事几乎有病态般的诉求,至少有两任男朋友都是因为“没有好好说话”而分手的。

尽管在我看来,对方不过是偶尔会怼她一句,或者平素语气的确缺乏热情。毕竟谁都会有累了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很难每时每刻都体贴周到,言语温柔、让人如沐春风吧。

但我也知道她为什么如此在意。

她生长在一个非常传统的干部家庭里,父母疼爱她,看起来幸福美满,无可挑剔。但她却说:自己从来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

她的爸爸的确很爱她,但却几乎没给过她多少笑脸,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语气,她一直渴望爸爸可以温柔,至少对她笑一笑,可是这个愿望在原生家庭里从来没有被满足过。

长大之后,她转而希望建立一个自己理想的家,可以有一个跟爸爸截然不同的人陪伴她。正因为期待是那么大,她才格外无法忍受一点点不足。

一旦觉得男朋友变得像她爸爸那样说话,她的脑子里就会闪回好多小时候难过的瞬间,觉得那个小女孩的委屈要把自己淹没,眼前的这个男人也变得不堪,难以忍受。

她今年29岁,从离开家到现在,已经10年了。

如果时间是最好的解药,那解药到底要有多久才能生效,10年还不够吗?

(2)

那些我们以为被时间治愈的,其实只是因为去日已久,无数全新的经历与相逢把那些让人痛苦的东西暂时覆盖掉了。

但假如回忆再一次被勾起,心里的委屈、怨恨、不甘、痛苦,会像老房子起火,一旦势起,就火光冲天,不可抑制。

作为一个记性格外好的人,我对此有深刻体验。

初二那年的夏天,我一直在听周杰伦的《七里香》,直到现在,只要前奏里仿佛从山谷中穿越袭来的风声和明朗清亮的振琴响起,那个清凉单纯的夏天里所有的回忆,就会一下子闪回到我眼前。

但这种美好的联想,在我脑海里所有“联想关键词”里的比重并不高,更多的还是那些格外让人难过的事情:

有一位上镜率极高的人气演员长得很像我去世的舅舅,所以我根本没法看他任何作品和综艺;微信里有一组热门表情包是一个曾让我无比崩溃的前上司的最爱,虽然离职了好几年,但哪怕是好朋友发给我,我都会觉得后心突然一阵恶寒。

上大学时,我有一个非常非常喜欢、但是一直没有向她吐露过心声的女孩。毕业前一周,我终于鼓起勇气邀请她去湖畔的长椅上聊聊天。

那天我买了一小瓶朗姆酒,我俩掺着可乐喝完了,送她回了宿舍,说了再见。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再喝过那款酒。我甚至都不想看见那个牌子,因为每当看到上面那个手握权杖站立的小人儿,就忍不住想:

假如那天我没有头也不回地走掉,假如那天能鼓起勇气拥抱她一下,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遗憾。

(3)

把内心的痛苦交给时间,指望光阴治愈一切的做法,真的很危险,因为内心的恐惧不会消失,只会不断累积,直到大厦崩塌。

我有个在影视公司做BD的好朋友,她工作非常辛苦,几乎每天都是公司最后锁门的那个人,我从没听过她的抱怨,即便她已经满脸写着巨大的崩溃,但她总是说没事,坚持一下熬过去就好了。

这是我知道的,后来我才发现还有更多我不知道的。

在那一年里,她在和一个其实从来都没有爱过她的人恋爱,两人交往了很久以后,她才发现对方居然在外从未承认自己是他的女朋友。

世界崩塌了一半后,她选择用工作去填充掉所有感情的痛苦,指望时间迟早能让自己习惯当下的一切,但她内心的弦崩的实在太紧——某天,因为上班迟到了几分钟,她被老板训了几句,结果她突然就坐在工位上爆哭了半天,然后什么东西都没有拿,从公司冲了出去,躲在家里好几天,不接任何人的电话,直到房门被担忧的家人给撞开。

在心情平复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是辞职,然后去了安定医院做检查——重度双向情感障碍。

假如,她当初能选择更直接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困境,她或许并不会变成这样。

(4)

抑郁、焦虑、佛系、随缘……喊着 “人间不值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嚷着“恋爱有什么好,是手机不好玩还是电视剧不好看”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

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正在经历着一个父辈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青年时期,一个好像更容易感受到内心的痛苦,更容易因为心灵困境而不可自拔的时期:

消极、迷茫,已经成年了,却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不愿意也不知道该如何走进人生新阶段。

这个时代真的和从前不一样了,上一代人在这个时候通常已经完成了婚姻、家庭和事业的选择,这个时期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简单地进入成人角色的过渡阶段,他们可能要过很久,才能体会到我们在此刻经历的挣扎和阵痛。

关于这段时期的内心挣扎和困境的原因,KnowYourself在新书《长大了就会变好吗》里,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成年初显期,它指的是那段你并没有做好准备,却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日子。

“成年初显期”发生在18-30岁,尤其是18-25岁这个阶段,它是每个人的人生里最混乱的一段必经之路。你开始摆脱完全的依附状态,但又还没有完全承担起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人生许多未知都还在发生,几乎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当代年轻人遭遇的所有内心困境,其实都是成年初显期里:总是受过去那些不开心的事的影响,倍感煎熬;越恋爱,情感就越疏离;是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分手了,却总是在想着前任;压力爆表,找不到解压的办法;岁数很大,却觉得还是不了解自己;没有安全感;想改变生活,却又懒得改变……

很多人不敢面对这些问题,觉得它可能只是自己一个人遭遇的隐私问题,觉得没人会理解这些小之又小的心情。但不是的,那些让你痛苦的事情并不是你的错,它们只是成年初显期的困境而已。

你当下所遭遇的困境,是所有处于成年初显期的人都会共同经历的漫长心灵创痛。

那些在我们身后和我们前方的东西,都远没有在我们内在之中的东西来的重要。生活给我们出了难题,但只要你觉察到难题到底是什么,你迟早会找到答案。

觉察,即自由。

链接:https://www.yyinn.net/3072.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美文赏析的头像美文赏析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19-09-21 下午6:43
下一篇 2019-09-21 下午10:09

相关推荐

  • 七夕的故事由来(七夕节的传说故事)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因为南北文化不同,所以叫法也存在差异,七夕最早发源于中国,是汉族人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我们一直知道七夕节关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但这并不是节日的真正起因,七夕节的兴起是因为古人对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东汉时有流传:“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由…

    2018-08-16
  • 真实故事:抑郁后逃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

    在抑郁症与职场失意的双重打击下,陈晨最终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但选择支教,并非出于别人所认为的高尚。他揣着难以言说的秘密,在农村生活发现了陌生的自己。 去心理医院前,我理头、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站在镜子前。眼前的自己陌生且毫无生气。如果把生命比作河流,那一刻,我的河流干枯了。 2018年5月,我被诊断为抑郁症。当时,我刚研究生毕业,初入社会,在上海求职困难,…

    2020-10-12
  • 白马非马论的哲学原理(“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

    “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名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 长期以来,人们由于不承认公孙龙对“白马非马”这一命题所阐明的逻辑思想内容,仅以常识中的“白马是马”作为唯一正确的判断,有意无意地把辩证法观点和形式逻辑思想绝对对立起来,或者将“白马非马”的“非”字仅从语词上加以解释,因而一直把公孙龙关于“白马非马”的逻辑命题当作哲学上的诡辩命…

    2022-07-14
  • 再婚以后的感触(过去几年,我忽略了我的孩子)

    昨天女儿不听话,其实应该说是最近都不听话,昨天一时生气想教训她,结果想了想,我决定来软的,抱着她问她是不是心里不舒服,她一下子就哭了,说觉得委屈,觉得妈妈天天照顾妹妹,不管她了,我看着她委屈的小脸,一下子也哭了,于是母女两个抱着一顿哭。 我觉得有点亏欠孩子,她在隔壁房间,妈妈和她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的确对她有点残酷了。其实前几天也开始有意识的每天放学和她聊几…

    2021-11-26
  • 十句话穿透人心 看清别人 明白自己!

    十句话穿透人心  1、锦上添花常见,雪中送炭难求。 只有在落魄时才懂,愿拉你一把的人何其少。只有在最穷时才懂,再好的感情也难敌现实,人不贪钱却都怕吃苦。只有在漫长生活里才懂,浪漫易、忍耐难,人人能爱你,却很少有人愿意忍你。所以,这世上最要珍惜的是这三种人:雪中送炭的朋友、陪你走过贫苦的女人、样样都忍你的男人。 2、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

    2020-01-0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